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张家港市积极探索“ 政会互融”新型管理模式



【信息时间:2013/12/23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重视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积极探索政府与行业协会互融发展的“政会互融”新型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与现有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行业组织结构和行业组织运行模式,使行业微观管理与政府宏观管理相融合,互为载体和动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政会互融”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市委市政府围绕“市场管效率、政府管公平”的目标定位,重视加快深化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会分开、统筹协调、依法监管”的总体要求,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改进和规范管理方式,形成政府与行业协会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促进行业发展。核心内容是:坚持以群众工作为基础统揽社会工作全局。实现途径是: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政府具体负责,以“政府+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三力融合、良性互动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西方协会管理模式(在与政府互为“对立”中实现“利益平衡”)的本质区别是:行业协会所代表的本行业的局部利益,与市委市政府所代表的整体利益相一致。

        一、“政会互融”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张家港市建筑业协会与政府互融发展的实践为例,探索“政会互融”管理模式:
    (一)政府重视、支持协会工作,确保协会有为有位。一是政策配套,行政推动。制定《张家港市促进行业商(协)会发展的若干规定》,从赋予行业协会职能、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规范运作、扶持行业协会规范建设和发展,部门通力协作、加快行业协会建设步伐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市建筑业协会全面发展。市建筑业协会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协会职能,积极创新协会服务,以“强化协会组织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会员参与积极性”为重点,突出培养协会组织在会员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注重注重社会环境和发展环境,发挥协会组织协调作用和党委政府的助手作用。二是准确定位,理顺关系。市建筑业协会作为全市建筑行业利益的代表,和政府部门之间是互依共存、互融共赢的关系。政府职能定位为社会公共利益整体代表,体现的是整个的“面”,建筑业协会定位为全市建筑行业共同利益的代表,体现的是全市建筑行业这根“线”。在处理“面”和“线”的关系上,政府依法监管市建筑业协会的同时,把具体事务交由市工商联与市建筑业协会协调处理,市工商联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尊重市建筑业协会独立社团法人地位。三是把握关键,转变职能。市住建局结合职责范围,做好三方面转化工作支持建筑业协会职能落实:转化工作内容,把属于建筑业协会的社会职能转移给建筑业协会,把更适应于建筑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建筑业协会行使;转化工作角色,引导企业“走出去”,主动从前台走向后台,支持协会进行交流合作;转化工作程序,由封闭转向开放,市住建局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作出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做到先听取建筑业协会的意见,并作为科学决策的必备程序。
    (二)政府转移职能、扶持协会发挥作用,确保协会有责有职。一是强化协会载体功能。政府在转移部分职能中注重强化协会载体功能,5年来,市建筑业协会推荐优质工程、文明工地、最佳企业和企业先进个人,均获得业内的普遍认可。市住建局把强化品牌意识、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培训、增强风险控制和法律防范意识等公共管理职能授权给市建筑业协会。二是强化协会服务功能。建筑业协会搭建政府委托服务职能的三个平台: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筑业协会成立专业担保公司,5年来已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类担保1816起,担保总额达5.88亿元,担保公司的良好运作拓宽了协会服务范围,受到了全市建筑企业的欢迎,在周边县(市、区)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搭建沟通服务平台,协会坚持为会员企业解决发展困难,沟通协调企业与建设方在保证金、工程款支付、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帮助企业为建设方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确保建筑业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搭建品牌服务平台,协会通过帮助提升资质,发展资质企业,以企业品牌的提升来优化企业发展格局。目前,“亿元”俱乐部企业发展到19家,去年完成建筑业产值59.2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65.2%,产业集中度得到了提升。三是强化协会社会责任。建筑业协会重视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倡导低碳经济,引导会员单位推广运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推进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倡导扶贫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引导会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三)政府依法实施监督,确保协会自治自律。政府通过对服务、制度、诚信体系建设的不断规范,达到对协会依法监督的实施,确保协会自治自律。
    一是规范政府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协会依法办事能力。政府职能部门围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协助市建筑业协会推进行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企业法治促进年等活动服务企业发展。市住建局在全省率先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以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筑业协会与法院联合开展“和谐共建多功能平台”活动,提高企业学法、守法和用法意识。二是规范政府制度内容,不断提高协会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建筑业管理,制定出台了《张家港市小型工程管理办法》、《张家港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方式、效能上完善行业管理。建筑业协会不断完善会员管理、财务和人事制度等,倡导通过行业自律公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机制。三是规范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协会的行业自律能力。市住建局实行政府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择优选择承建队伍,搭建具有信息发布、社会监督、网上办事、实时监管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市建筑业协会不断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管,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行业自律公约等行为,采取警告、曝光、开除会员资格等措施,促进会员单位依法诚信经营。组织会员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企业间交流机制,提升行业素质、诚信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

    二、“政会互融”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
    “政会互融”管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方向、顺应社会发展形势、适应社会发展现实,符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是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行业协会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一种重要的经济治理方式,是沟通政府与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对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张家港市行业协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社会转型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日趋完善。行业协会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职能,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导向,也是企业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张家港市塑机饮机协会成立较早,主动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功效也就更强,2003年成立以来,通过政会互融的管理模式,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了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提供服务、引导创新的职能,协会通过内部沟通协调、行业自律,保持了塑机饮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塑料机械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8%、饮料机械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45%、中空成型机与混合机产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5%,成为中国塑机饮机生产基地之一。张家港市创新“政会互融”管理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客观发展的要求,又是促使行业协会健康发展,规范运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是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随着张家港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近65万的流动人口在张家港市工作和生活。张家港市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践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市民共进协会,以政会互融的管理模式,发挥协会组织的中介作用,由协会承担起政府服务新市民的职能,由新市民共进协会根据新市民的实际诉求,主动当好“娘家人”,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开展困难互助活动,为新市民贫困户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开展维权活动,保障新市民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目前,5.9万余名在张家港就读的新市民子女,均享受到了同质教育。新市民政治上享受同等待遇,张家港市外来纺织女工潘金凤当选为第一个农民工省级人大代表;文化生活上享受同等待遇,建成184所新市民学校,定期开展新市民才艺大赛等系列活动以加强文化融合;居住条件上享受同等待遇,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生活设施齐全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工作待遇上,保障新市民享受同工同酬,使新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增强了新市民对协会的归属感。张家港市创新“政会互融”这一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流动人口这个既是社会管理重点又是社会工作难点的时代赋予的新课题。
    三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市民对家居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装修装饰行业因此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张家港市装修装饰行业协会自2005年底正式成立后,秉承“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宗旨,建立了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机制,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对行业行为予以规范、对业主权益给予维护,为政府、企业、业主排忧解难,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共调处各类家装矛盾纠纷200多起,会员企业的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张家港市创新“政会互融”这一管理模式,对全面推进张家港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